专业介绍
首页 - 专业介绍 - 正文 >
中医养生学
来源:招生网  发布日期:2019-04-30   点击量:



Q1:你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中医养生学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及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掌握系统的中西医和中医养生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掌握预防医学、健康管理、营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方法与技能,能在各级医疗卫生、养生保健相关机构,从事中医养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等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Q2:你将要学习哪些内容?(专业的培养体系)

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中医养生学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掌握中医学包括中医养生学基础理论知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健康管理学、营养学和其他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具有运用中医养生学与预防医学、健康管理学、营养学等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进行中医养生健康服务等能力

主主干学科有中医学(含中医养生学)、预防医学、健康管理学。核心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养生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中医临床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西医内科学;健康管理学、全科医学概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公共营养学、临床营养学。另外还设置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养生、黄帝内经与养生、中医药膳食疗学、传统体育保健学等课程。

Q3:你为什么要报考中医养生学专业?(专业的发展前景与人才需求状况)

早在2009年5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推动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机构。制定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机构、人员准入条件和服务规范,加强引导和管理。”为推进上述意见的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和《“治未病”健康实施方案》要求,在基层中医院中广泛开展“治未病”服务。同时,强调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及综合医院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科室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定位应相对独立,业务工作应与医疗服务科室有机联系,成为医院的一级服务科室。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明确了七项重点任务,其中第一条重点任务就是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支持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的发展,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开展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

在2016年2月22日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13次提及“养生”一词,且在七项“重点任务”中再次提出“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这充分说明国家对中医养生保健事业的高度重视。而在保障措施中,纲要特别提出要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有关部门已经将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中医“治未病”列入了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工作。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和需要众多通晓中医药理论、养生保健知识及实践能力的中医养生人才。

据中国保健协会2012年《中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蓝皮书》统计,我国大大小小的保健服务企业总数已达140余万家,从业人员3700余万,而其中多数没有经过系统专业培训,服务欠规范、技术水平不高。中医养生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中医要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培养高质量的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迫在眉睫。

2017年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省委书记刘家义指出,山东将把发展健康产业作为新动能培育的重点。2018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健康山东2030”规划纲要》,纲要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加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到2030年,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设置全覆盖,在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设立治未病中心。推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行业组织建设,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鼓励中医医院、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调理和药膳等技术支持。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创建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机构,建设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基地。高层次高素质中医养生人才的培养将为全省的健康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Q4:你为什么选择我校中医学专业?(专业的优势与特色)

我校办学经验成熟,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厚德怀仁,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以文化人、厚重基础、注重传承、勇于创新”的办学特色,培养出十余万中医药人才和健康服务相关专业人才。目前拥有28个本科专业,涉及医、理、文、工、管、法、教育等学科门类;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博士点,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硕士点,学位点涵盖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全部二级学科;拥有中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中医学、中药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坚持突出特色、争创一流,形成一批优势和特色学科专业。现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内科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中药学2个山东省一流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1个;有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和制药工程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拥有2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群、3个重点培育专业群。建设3门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33门省级精品课程,立项建成在线课程23门。学校充分发挥孔孟之乡、扁鹊故里、针灸发源地的文化优势,坚持把中医文化和齐鲁文化作为以文化人的重要资源,塑造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品格。

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完善,学校致力于高水平中医药特色名校建设,2007年由济南市历下区主体迁入扁鹊故里--长清,现在学校三校区(含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办学,总占地2000余亩,建筑面积56.5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87.1万册、电子图书50.4万册、古籍善本3万册,为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1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3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7个山东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

我校历来重视中医养生教育,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校在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较早开设了中医养生康复学专业,当时为社会输送了一批高水平的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这些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现在仍从事着中医养生保健及相关工作。虽然后来因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取消了该专业,但学校几十年来一直把中医养生学放在重要的发展地位。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等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都有中医养生学课程。在201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本科)中医养生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中,我校成为《养生名著选读》、《中医养生适宜技术》的主编单位。另外,我校拥有中医健康管理学、中医预防医学、中医全科医学等多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